韓少偉
光陰荏苒,又是火熱的7月,《忻州日報》40周年華誕將至。40年來,忻州日報社踏著時代的節(jié)拍,伴隨改革大潮,竭忠盡智為推動社會的文明進步激揚文字,興利除弊為大眾不遺余力鼓與呼,為黨的事業(yè)人民的福祉盡了最大的努力,成果豐碩,形象光彩生動。
我是1984年《忻州日報》創(chuàng)辦時調入報社的,直到2018年退休,34年時間都在報社。值報社40周年慶,揀些讓我始終不能忘懷的事記錄下來,或許對新人有所啟發(fā)借鑒,也算是對報社的又一次盡責吧。
七月獻禮 創(chuàng)刊號面世
1984年6月,我來報社報到。第一批初創(chuàng)人員共13人,除了后勤和3位領導,實際在采編一線的只有7個人,總編輯由地委秘書長兼任。報社當時被安排在為老干部修建的兩套小樓內,從縣里調來的幾個人就住在辦公室。沒有掛牌沒有慶典,大家很快進入角色,全身心投入《改革報》(《忻州日報》的前身)的創(chuàng)刊準備,爭取在7月份出創(chuàng)刊號,為黨的生日獻禮。
在外人看來,報紙?zhí)焯煲姴]有什么神秘可言,當自己置身其中,才知道辦一張正兒八經的黨報是很不容易的。首要的是辦報人的立場、站位必須符合馬克思主義新聞觀,采寫編發(fā)的每一件稿件從出發(fā)點到落腳點都應該是為人民服務的,每一份見報稿從文字到主題必須是無差錯無禁忌。白紙黑字一旦見報稿有差錯,造成的負面影響是很大的,甚至是無法估量的,這是進入報社的全體人員的必修課,每個人都要繃緊這根弦,清楚自己所肩負的職責。
由于我們大部分人沒有辦報經驗,甚至先期連報紙的排版、標題碰頭、消息和通訊的文體類別都不甚清楚。雖然辦報沒經驗,但大伙都還年輕(最年長的領導也不過是40歲剛出頭),心中火熱,勁頭十足。我們的做法是一切困難從學習中解決,學習的模板就是報紙,反復研讀訂閱的多種報紙,琢磨排版設計的路數,細品文章的主題立意及標題制作,白天先單獨學,再組織集體研討,晚上做剪貼寫體會,為在一個月內出版創(chuàng)刊號,全力以赴趕時間。
為了把創(chuàng)刊號編得有高度分量足,除了找書法家題報頭外,約領導和改革名人題詞,撰寫創(chuàng)刊號社論,采寫編輯重頭稿件,每個版面的欄目開設,聘請專家審評等一系列工作都是倒計時進行,每個人肩上的擔子都沉甸甸的。最后,創(chuàng)刊號的每一份稿件都是集體研討審定,排出大樣后先送太原的幾位專家審評,最后由地委領導審定。
7月15日,《改革報》正式面世。帶著油墨的清香,創(chuàng)刊號如一股春風進入機關、廠礦、學校、農村,把黨的大政方針及地委的工作部署傳達到全地區(qū)的方方面面。創(chuàng)刊號的面世,得天時占地利贏在人和,40年健康茁壯成長,如今風頭正勁!
為爭小紅旗“燒腦子”
報社是事業(yè)單位,掙的是份子錢,做多做少做好做差如何評判,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。當時報社初創(chuàng),領導就明確提出報紙是產品,要實施企業(yè)化管理,既要考勤更要考核每個人所采編稿件的質與量。在考核上,每期報紙出版后讓大家挑毛病,雖說大家能挑出一些明顯的錯別字和不當的詞句,但大毛病不多,文化人臉皮子薄,給誰挑出毛病都有一番言語碰撞,時間長了挑出的毛病就少了。
在一次例會上,有人提了個建議立即得到大家的贊同,做法是像小朋友一樣,為表現優(yōu)秀勇奪“小紅旗”。奪得的一面小紅旗代表一件優(yōu)秀作品,每個版面按月推出自己的好版面、好文章、好標題、好專欄(即“四好”),“四好”每項有相應的量化分數。在月度例會上,由社領導和各版面主任無記名投票產生“四好”產品8件。這個辦法一抓就靈,社辦公室一面墻上用表格形式把各版面及各個采編人員全數列入,把每月所評出的“四好”用小紅旗標記。編輯記者都是文化人,小紅旗及得分通過一面墻一目了然,就是外面來的辦事人員都可以一覽無余,把每個編輯記者的臉面斯文亦或水平展示得一清二楚。這樣一來,可把每個人逼急了,為了爭一面旗加班熬夜是常事,有時走路和睡覺也在思考一個好標題、好文章。月底的評優(yōu)會上,雖說大家都在爭紅旗,但好的產品都會識別,尤其是幾位總編的投票是很公正的,評出的“四好”確實是很優(yōu)秀的。那年,我主持的政教版全年度總計爭得紅旗數及總分數第一,是名副其實的優(yōu)秀編輯部。那一張獎狀實在得來不易,是我們部用了十二分的努力爭取到的?!靶〖t旗”確像攆趕年輕人的有力推手,盡管很“燒腦子”,但很見成效。后來,可能是基于書生的臉面,也或爭紅旗的做法有失“文化”,改為不上墻公示了,但40年的評“四好”一直堅持下來了,正是有了這種堅持,報紙才能辦得生動活潑,才有生機勃勃的今天。
敢于批評 守土擔責
《改革報》創(chuàng)刊后,在對待批評報道上編輯部的態(tài)度是明確的,只要對改革發(fā)展不利的事情,只要發(fā)現了并且能夠調查清楚,領導就支持報道,碰到阻礙并打擊報復等行為,報社全力保護記者的權利。1985年,我獨自一人挺身攔陽方口運輸公司的客車,批評該公司野蠻競爭的事,稿子見報后地委領導大會表態(tài)支持。1986年,我采寫的忻府區(qū)有人在牛奶中摻假的稿件,得到省委的批示要求整改。1987年,我采寫的《一個農民工的奇妙遭遇》大篇幅批評稿,引起極大的社會反響。報社領導支持記者發(fā)出連續(xù)報道,直到事情合理解決。那時候,報社經常編發(fā)一些監(jiān)督稿件,并且追蹤整改。完全可以說,報社的領導是一心為公為民,是黨報領頭人。
報紙要辦得生動展眼,就要實實在在為人民大眾鼓與呼,只有腳跟始終站在群眾一邊才能長成常青樹。
為報我嚴 為報我寬
從踏入報社那一天起,我對報社的事一直是如履薄冰,生怕出一點點錯??傁胫舫鲥e對不起信任自己的師長,更對不起讀者大眾。做編輯記者時我不敢出錯,做部主任、編委時更是小心再小心。在我做部主任時,一段時間里我邊審稿還邊在小本子上記錄錯了的字詞句,審完后往往當面把編輯記者嗆得臉紅氣短,相當一段時間我們部里的人都膽怯給我送稿。做社領導后,我對報紙質量緊抓嚴抓不放,不論是誰該處罰就處罰,業(yè)務上的事不講情面是我的一貫做法。報社的評“四好”和量化考核都是我主張和一直堅持下來的。我工作的后期,雖然質量考評簡化了,但公正嚴格仍然不減以前。我總記著老總編講過:“報紙無小事,事事連大事”的話,所以我為報一直嚴,嚴到我離崗。
報社是宣傳文化單位,除了落實宣傳任務外一切都是小事,這是我對報社的總體認識。自從我1986年初做部主任起,尤其是在1995年做副總編后,便把除報紙質量外的事看得比較淡。說實話,報社的領導雖說是處級干部,但地位不顯榮盛,利益也是有數可計,既不可能貪占也無公權私用的可能,有甚可爭?我做部主任時,只評上過一次地直優(yōu)秀黨員,年終先進榮譽都是一線的同志,做副總編輯時得到總編輯的一次年終會上的表揚,說我是廉潔干部。做總編輯后,會上決定的便堅定執(zhí)行,凡社里的事都同大家協力完成,既不想推責也不想攬權。
對我來說,只要把報紙辦好了,什么你高我低都可以接受。為了報社的整體利益,很多事都可以寬些再寬些,爭個臉紅耳赤,爭個你哭我笑,既不夠同事情誼,更失事業(yè)大局。也許,有人看我無大志無脾氣,實則我有的是對報社很深的情結,不想為了蠅頭小利和一時的義氣壞了好的工作環(huán)境和氛圍,如果人心渙散勢必影響報業(yè)大局,那將是一個老報人不可承受之痛。我和兩任后調來的社長齊心協力辦報,不設防一心一意謀發(fā)展,相當長時間里,報社整體團結向上,文明進步已成風尚,也成為一段佳話。
離崗數年了,顧首回眸心安然,看到報社事業(yè)興旺甚是欣慰。祝愿《忻州日報》再上新臺階,取得更大成就。祝愿報社的老同志身體康健,精神愉悅,我們共同見證報社更加美好繁盛的未來!